2025-03-25 10:50:19 作者:丁慧 浏览数: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擘画新的蓝图。作为农业高校,我们汇聚了丰富的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文化底蕴,更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扛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与责任。
索书号:F320.3/320 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本书是李小云教授深耕乡村扶贫领域多年的智慧结晶,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乡村振兴背后的奥秘。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乡村脱贫与振兴的实践案例和独到见解,深入探讨了建设乡村现代化的实质,即让乡村价值得以回归,并重新铸造一个全新的乡村。他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我们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索书号:F320.1/123 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上来看,乡村是危机软着陆的基础,重视“三农”,振兴乡村,是中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所在。本书收录了温铁军在各地的各类演讲,并辅以各乡建团队组织的调研报告、撰写的文章和未发文稿,系统整理、汇编了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重要思考。全书通过11个“思考”,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乡村振兴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3.超越空心化/ 吴重庆著索书号:F32/259 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空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扭转。本书既是对中国农村发展新迹象的揭示,也是对中国农村发展未来的期待。全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研究小农户为何被“去能”以及如何“赋能”,关注内发型发展及县域城乡流动;二是聚焦“同乡同业”现象,剖析经济活动与乡土社会网络如何互嵌以及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三是阐述乡村空心化、阶层分化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本土化策略以及乡村社会的生机。作者通过对“隙地”“狭地”“边地”的调查,在具体的区域中寻找中国农村,探寻基于激发乡村内生力量、与城镇化并行的乡村发展之路。
4.对话乡建人:乡建理想国的真实之旅/何慧丽,许函诚,王思贤著索书号:F320.3/301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
简介:进入21世纪的这20年,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为了应对一系列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也来到了关键的转型期,唯有主动做出调整,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打造“乡村振兴”这块压舱石,才能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掌握自己的命运。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师生共同调研和主笔,对长达20年的当代乡建经验做了深入的总结和提炼。他们在乡村建设的一线,与16位乡建骨干展开了一系列深刻的真实对话:内容既涉及百年前乡建先辈的筚路蓝缕,也有当代乡建者的前仆后继;既展现了不同区域的乡土文化,也解释了不同的资源禀赋对于乡建行动的走向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将乡建过程的真实细节一一呈现,更试图通过与实践者的对话找到中国当前乡村建设的行动方向,为更多有志于乡建的读者提供一些真实的经验与参考。
5.大后方:作为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中国农村/杨华著索书号:F320.3/227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尽管随着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进城的许多限制被解除,他们可以享受的市民福利越来越多,同时国家也向农村注入了大量资源,农村户籍所附着的福利明显增多,农村户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但在城乡发展和社会福利分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过着亦城亦乡的生活,如何让这些人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仍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作者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寻访了成百上千的农户,从农村经济、家庭分工、收入差异、社会分化等方面,展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并以此探讨如何做好农民的兜底保障。
6.乡村变局/张云华著索书号F320.3/323馆藏地点: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中国好书”作者张云华的崭新力作,实例讲述农业农村现状,深入解读15个乡村变局。作者常年深耕乡村研究领域,本书基于新时代乡村人口及产业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二十大后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记叙、剖析并介绍中国乡村的种种变局,如乡村人口变局、乡村形态变局、乡村产业变局、人地关系变局、农业经营变局、农业生产方式变局、养殖业变局、农业气候变局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乡村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方向。本书是读懂中国乡村,深刻了解中国乡村新时代伟大变局的通俗理论读物,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对相关研究人员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索书号:D638/168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
简介:简约主义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是否还有制度空间?过去成功的乡村治理实践,对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有何启发?乡村社会的变迁,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有为而治,有为但不乱作为。吕德文教授基于“广、泛、深”的田野调研,从节俭、高效两个关键词出发,对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当前新的治理举措,展开了深入研究,尝试探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可能性:通过激活简约主义传统来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作者扎根田野,基于实证经验,着重探讨了三大问题:乡村治理的制度空间,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以及乡村社会变迁视阈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归宿。既有对乡村治理中老问题的新阐释,又有对乡村治理中新现象的理性解读,全方位地分析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
8.乡村旧事:田野研究札记/吴毅著索书号:F32-53/50馆藏地点:平度图书馆三楼
简介:本书是作者在既往多年从事农村调查和研究中所撰写的学术随笔与札记的精选,分“转型世像”“治理素描”“底层游戏”和“研究杂感”四编,共23篇。内容涉及世纪之交及进入新世纪之初的乡土社会变化、乡村基层治理状况、农民的日常生活政治以及对农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等方面。其选题来源于田野,鲜活而直面问题,小故事包含大意蕴,文字凝练而有思想深度,深度的田野工作给人以方法上的启示。该书以一种独特的学术体裁与写作风格记录和思考了过往的乡村变革史,对当下的乡村治理具有借鉴价值。
9.在城望乡:田野中国五讲/曹东勃著索书号:F320.1/107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
简介:从在各地乡村的亲身调研出发,作者探寻了当代中国城乡格局的变迁与现状。结合对三农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思考,对现代化农业中的家庭农场模式和适度规模经营寄予了厚望。作为一名来自城市的农村研究者,作者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与视角,而选择了深入调研,具体思考的方式去关注农村,去解开城乡协调发展的密码。通过作者晓畅的文字,读者可以认识一个充满活力的农村,在真正的田野中触摸当代中国的静脉。本书首先描绘了当代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产面貌,接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演变,最后探讨了地方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10.治村/贺雪峰著索书号:D638/80馆藏地点:城阳图书馆三楼302
简介:一本书读懂60万个中国乡村。本书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当前中国乡村,乡村政治规范、基本社会秩序、土地利益分配、村社集体功能、乡村共同体塑造、财政资源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与互联网下乡等方面都在遭受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萧条化的同时,也发生着剧烈的经济分化。乡村治理中滋生出贿选、富人治村、刁民化和社会排斥等等问题。作者强调,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 邮编:266000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tsgbgs@qa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