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今年二麦丰 千畦细浪舞晴空

    2022-11-18 16:39:39           浏览数:0

 秋天,稻谷金黄,瓜果飘香,千里沃野处处生机盎然,这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季节,是大地回馈耕耘的季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农历秋分这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足见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几年以来,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成为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在第五个丰收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从馆藏的老照片中探寻青农人丰收的记忆吧。

丰收来自辛勤的耕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在粮食生产的“战场”上,活跃着许多平凡却可敬的农大人,他们为粮食生产开疆拓土,攻城拔寨,1971-1975年,历时4年,在河滩改造出600余亩实验田。

(▲我校早期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

 (▲我校早期,大家在田间共同从事生产劳动)

 粮稳天下安。为了实现粮食的增产,一粒种子,一支笔,甚至是一个算盘,一代代青农人用它们把论文深耕在了广袤的土地上。

(▲我校专家对麦穗进行测算研究)

(▲我校的专家深入田间研究,助力小麦丰产)

(▲我校早期小麦试验田)

 1974年,莱阳农学院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小麦产量取得新突破;  1978年,迟范民教授的小麦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2年,位东斌教授的“山东省小麦中产变高产模式与最佳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校小麦亩产过千斤的喜讯)

(▲迟范民教授)

(▲位东斌教授)

 1979年,沈毓骏教授发明了花生控制下的ANM栽培法,这项技术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操作,使花生大幅增产,奠定了中国花生栽培的基本技术。1956年11月4日上午,在首都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内怀仁堂后草坪上,沈毓骏与全国科普积极分子同志们一起受到了毛主席亲切的接见。

(▲沈毓骏教授被毛主席接见)

 1999年,程显述教授培育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程显述教授)

 1978年,刘恩训教授完成了“玉米自交系1029和1032选育”研究,获得山东省科学大会奖。1983-1984年,刘绍棣教授主持的“农业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研究”和“2500亩千斤夏玉米开发试验”两个项目先后完成,并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刘恩训教授)

 

(▲刘绍棣教授在玉米实验田)

 中国人的饭碗,从一代代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农大人手里变得越发沉甸甸。

丰收是田间最美的画卷

 对于丰收的喜悦,不分南北西东,全国各地的农人们感情是相通的。它是田野里层层的麦浪,是谷场上堆成山的粮食,更是饭桌上丰盛的饭菜。

(▲我校试验田麦浪滚滚,喜获丰收)

(▲我校师生齐心协力收取小麦)

(▲青麦6号专家在田间测产)

 “青麦6号”曾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其中一个十亩方平均亩产更达到712.9公斤。

(▲美味的食物,是对丰足最好的注解)

丰收是青农人接力守望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作为农业院校,我校从建校之初就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一代一代的青农人接力梦想,致力于贯彻习总书记强农兴农的要求,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懈奋斗。

 1995年,苏振渝教授主持的长毛兔优良品种选育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她培育出的优秀粗毛型长毛兔遗传性能稳定,抗病力强,出毛率高,获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苏振渝教授和她培育的长毛兔)

 王宝维教授致力于五龙鹅保种、提纯与品质提升,被亲切的称为“五龙鹅之父”。2003年,王宝维教授主持的五龙鹅品种选育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课题项目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宝维教授和他培育的五龙鹅)

 尚书旗教授建立起了国内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理论体系,他研制的花生联合收获机让花生收种“挺直了腰杆”。2017年,尚书旗教授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他带领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尚书旗教授和花生联合收获机)

 王东伟院长带领团队突破了芝麻小籽粒播种和联合收获的核心技术难题,研发出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智能装备,实现了我国芝麻机械化技术的自主创新。

 

(▲王东伟院长和芝麻联合收获机)

 戴洪义教授致力于苹果育种工作,他主持的课题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培育出了福丽、福艳、双阳红、鲁加等品种,获得了多项专利。

(▲戴洪义教授培育的福丽苹果品种权转让仪式)

 2013年,原永兵教授的“苹果主要品质形成机理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原永兵教授获奖留念)

 忆往昔,看今朝,一代代青农人接续奋斗,勇攀农业科技高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铺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为祖国的岁岁而丰不懈努力。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 邮编:266000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tsgbgs@qau.edu.cn |